师者风范

潘作新

发布时间:2018-04-03   编辑:   浏览次数:[]

潘作新

潘作新教授(1903-1983

潘作新,男,1903年出生,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九三学社成员,著名眼科专家,一级教授。19239月至19274月,在山东齐鲁大学医科学习。19274月至19306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并毕业留校,在协和医院任眼科助教和主治医师。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研习半年,任研究员。1938年至1942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任队长,曾亲率医疗队深入晋东南根据地,为抗日军民服务。后历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十一中队队长、西北医学院教授、南京中央医院眼科主任。19478月,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眼科主任。19492月,时任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士伟离院,临行前委托潘作新教授为代理院长。194962日青岛解放,医院改称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潘作新任院长。1951年,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1956年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后,任青岛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院长兼眼科主任。197812月至19827月,任青岛医学院院长。

20世纪50年代初潘作新与童第周、曾呈奎合影

20世纪50年代初,潘作新(左)与童第周(中)、曾呈奎(右)合影

1948年,潘作新教授首创眼睑板切断矫正术,这一成果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1948年第34卷第5期,后被载入眼科学教科书和眼科文献,被称为“潘氏手术”。1956年,在他的主持下建立青岛医学院眼科病例研究室,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理资料,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他的带领下,仅用几年的时间,眼科开展了眼结膜囊重建术治疗结膜挛缩症及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缩短、抗青光眼Scheie氏手术等,眼科的研究和诊疗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他的倡导下,眼科分别成立了青光眼组、斜弱视组、玻璃体视网膜组等,并于1972年开展了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手术、1975年开展眼内肿瘤摘除手术、1978年开展激光手术等。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成为首批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

潘作新_副本

潘作新教授工作照

建国后,他曾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常委、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名誉会长、青岛市医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他主持的“对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的研究”课题,获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成果奖。他的主要论著有《眼内恶性色素瘤眼外蔓延二例》、《睫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及睫状良体上皮细胞瘤的组织学观察》、《虹膜色素瘤》等。

潘作新教授雕像(立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院内

198323日,潘作新教授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去世。遵照他的遗嘱,医学院将他的眼球制成标本,陈列在他生前工作过的眼科病理研究室以作教学之用。他的角膜移植给了山东省海阳县一位青年农民。他是我国第一位将自己角膜捐献给眼库的眼科医生。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良成,程宏.眼科专家潘作新教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726):202.

[2]苗志敏,姜振家.跨越百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志(1898-2008)/第十章 人物/第八节 知名专家/潘作新.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886.

 

 

 

上一条:黄伯荣
下一条:沈福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