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语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1985年的青岛大学外文系,首批学生由南开大学和青岛大学联合培养。学院开设英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本科专业。其中德语、英语和日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德语专业是山东省政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教育合作项目(鲁巴教育合作项目),朝鲜语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师范英语和“语言大数据”“上合英俄双语”创新实验班特色鲜明。学院现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9门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课程资源共享平台。2021—2024年,学院所有本科专业连续4年入选“软科中国最好专业排行榜”。
学院研究生教育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和教育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术学位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亚非语言文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专业学位设有学科教学(英语)和8个翻译硕士方向。2019—2023年,外国语言文学连续5年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百强。
学院现有学生1662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特聘教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合作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人,教师博士率44.9%,海外留学率94.5%。教师在全国和全省近20个学术组织任职,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近五年,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1项,其它纵向及横向项目70余项,项目总经费875.8万元;在SSCI、A&H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6篇,出版专(译)著70部,获评各级科研奖励1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3项、省级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青年创新科技计划团队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外事翻译专家库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秉持“博学外国语、笃行中国心”的院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外语人才。学院设有“外事帮”青年志愿团(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全国优秀基层样板支部建设点),“ISTEP梦想合唱团”(连续四年获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外文短剧大赛”和“译象”翻译工作室等多个育人品牌,开设多语思政大课堂,开展“大手拉小手”多语思政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泰山学者、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高层等。近年来,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工作,组织外语培训和考试,举办教师研修班,提供翻译及语言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外语学院非学历教育工作介绍
(一)工作目标和意义
1.构建“语言 + 行业”多语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立足多语种学科专业有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打造考试能力培训、出国语言强化、行业委托定制、教师教学研修、青少年语言素质提升等板块,覆盖社会学习者、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在校师生,实现“语言能力 × 职业应用”双提升。德语歌德证书考试中心、雅思40课时精品小班、韩语出国前语言培训、大中小学多语思政研学培训活动等项目已形成成熟模块,奠定了多语培训服务并举的非学历教育格局。
2.发挥翻译服务和实践服务优势,打造区域语言服务高地,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依托青岛外向型经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上合示范区等区位优势,学院非学历教育面向地方政府、重点产业和中小学校,提供翻译服务、跨文化沟通培训、文化与旅游出海、国际传播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人才培养 → 专业认证 → 项目实训 → 社会服务 → 城市品牌国际传播的服务链条。
(二)办学优势及发展规划
1、办学优势
(1)权威的认证平台
学院拥有山东省唯一的官方 “歌德语言中心”,由青岛大学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创建,2016 年和 2024 年两次通过总部资质认证,既是德语课程教学中心,也是A1–B2等级证书考试考点,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德语学习者首选的权威平台。
(2)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高水瓶的非学历教育服务师资团队。例如雅思培训团队由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毕业的中外教师组成,采取6‑8人精品小班授课模式,确保策略指导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歌德语言中心全部授课教师均经歌德学院严格选拔并获得官方培训认证,其中三位已取得全球公认的“绿色文凭”,一位被评为歌德学院(中国)“德语教学专家”,其余教师具备德国留学背景和考官资格,课堂与考试深度融合。英语教育系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团队、英语委托培训团队长期开展对外培训服务。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俄语均设立培训项目,组建师资团队,打造高质量培训项目。
(3)完善的项目体系
学院面向社会学习者、企业员工和在校师生,形成了“专业考试培训--考级辅导培训—出国前语言培训—行业定制培训—教师研修培训--语言能力提升培训--多语思政研学培训”等板块, 20 余个子项目:既有歌德A1–B2直通车、雅思40课时冲刺班,也有18 周全日制韩语出国强化课程和面向跨境电商、港航物流、央企国企的行业委托语言培训,也有青岛市海警局、相关区市文旅局、教体局的员工培训、教师培训,商务西班牙语速成营,基础教育学校俄语辅助培训等,实现从基础语言到专业应用的全链条覆盖。
(4)高端的国际合作平台支持
德语系与拜罗伊特大学、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康斯坦茨应用科技大学等三所德国高校保持三十年合作,已为350 余名学生提供双学位或奖学金留学机会;“鲁巴教育合作”每年选派10 余名本科生获得巴伐利亚州政府全额奖学金,欧盟 Erasmus+ 项目继续资助研究生赴德深造。此外,学院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西班牙、拉美等高校建立学分互认和境外实习通道,为非学历教育学员对接海外学习与就业资源。
(5)多语思政与社会研学服务基地支撑
学院建设依托“多语思政大课堂”平台,学院与青岛及周边近 30 所中小学共建研学与教师培训基地,大学生团队走进基层学校开展“双语研学行”“益智强国行”等活动,凤凰新闻、青岛日报等主流媒体连续报道,形成高校‑基础教育‑社会三方协同的思政育人航标。与此同时,大中小学‘大手拉小手’中英双语精英语言培训项目,把辩论、演讲、记忆力训练等先进教学法带入培训课堂,拓宽了高校服务基础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化的研学培训路径。
2.发展规划
(1)强化教育培训组织领导
学院贯彻落实学校非学历教育管理规范,成立外语学院考培中心,建立专业管理团队,科学开展项目项目论证立项审批,强化非学历项目的教育管理。全面加强对现有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提升非学历教育青大外院知名度。
(2)强化教育项目规范管理
学院将制定发布《外语学院非学历教育课堂教学规范》,对教育目标、课时、作业与测评作统一标准化;实行课堂巡查、同伴互评与学员即时反馈相结合的立体督导;建设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学籍、成绩与证书电子归档,并在学院云盘集中存放大纲、课件与试题,形成共享资源库以实现教学全过程可视、可控与可改进,把学院现有项目的优势做深做精,同时及时响应区域外向型经济和基础教育的新需求,保证规划切实可行、可量化、可评估。通过真实业务案例嵌入现有课程,邀请项目经理、翻译主管担任行业导师,提升培训质量。同时,依托校内科研力量,面向跨境电商与港航物流等领域建立术语库,支持在职学员即学即用。
(3)推动培训体系优化与项目创新。
未来五年,外语学院将对既有精品模块(歌德 A1–B2 直通班、雅思周末冲刺班、18 周韩语出国强化课程)进行标准化迭代,完善教学大纲与结课评估。与此同时,在充分调研市场和院内师资的基础上,新增基础教育西班牙语、俄语教师培训系列:依托西班牙语、俄语的课程设计与外籍教师资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提供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纲要编写、综合教学技能、题库命题工作坊等30 学时学分认定工作坊。学院将继续推进与中铁十四局海外工程分公司、青岛市海警局、青岛市各市区教体局的合作,推动各语种开展社会培训语言服务。
(三)课程设置与特色
1.课程设置
板块 |
代表项目 |
课程 / 服务要点 |
受众 |
① 考试培训 |
歌德德语 A1‑B2 直通课程 |
平日超级强化 / 周末班;结课即衔接歌德证书考试;小班+模拟考 |
社会学员、在校生 |
雅思 40 课时周末冲刺班 |
5 周完成 40 课时;6‑8 人精品小班;中外教协同 |
留学、升学考生 |
② 出国前强化 |
英语、朝鲜语、日语、俄语、德语* 等出国前语言预科课程 |
每周 20 课时全日制;听说读写+文化法律讲堂 |
赴韩留学生 |
德语留学衔接班(A2→B2) |
针对赴德本科/硕士申请者;语言+学术写作 |
德语初‑中级学习者 |
③ 行业定制委培 |
国际工程英语委托培训 |
64 学时听说+16 学时商务写作+16 学时工程术语 |
“走出去”央企海外员工 |
商务英语 / 信函写作短训 |
8 周模块化;项目报告、合同谈判场景模拟 |
港航物流、外贸从业者 |
④ 教师研修 |
歌德 PASCH 德语教师暑期研修 |
2 周 · 20 余名全国中学德语教师;教学法+文化工作坊 |
中学德语教师 |
中学西班牙语、俄语教师培训系列* |
30 学时;课程纲要设计、题库命题、综合技能 |
在岗西语、俄语教师 |
区市教体局基础教育学校英语师资培训 |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骨干培训、名师工程培训、教师教研项目培训、说课磨课培训等 |
基础教育类学校英语教师 |
⑤ 青少年素质提升 |
“大手拉小手”多语思政研学 |
双语辩论、记忆训练、城市导览 |
中小学生 |
中英双语精英语言项目 |
辩论·演讲·记忆力三线融合;学期 / 营队制 |
学龄段拔尖学生 |
(*为 即将开设课程。)
2.课程特色
(1)精品小班 + 沉浸场景:小班制、角色扮演与项目任务驱动。
(2)学员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动态调整分组与练习模式,提供个性化反馈。
(3)线上线下混合与灵活时段:周中/周末、晚间线上等多种时段满足在职/在校学习者需求。
(4)证书衔接与评估闭环:课程结业即对接官方考试或模拟测评,帮助学员无缝衔接取证。
(5)跨文化与价值引领并重:课堂融入目标国文化及中国故事讲述,引导学员成为具有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语言+”人才。
(四)师资队伍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非学历教育师资由学院各系骨干教师 + 国际认证项目教师 + 行业外聘专家三大梯队构成,既保证语言教学的学术深度,也兼顾项目化培训的实战需求。
(1)学院各系骨干教师:学科实力与科研背景并重
英语系、英语教育系、日语系、韩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中心等九个教学单位均由教授‑副教授领衔。研究方向覆盖语言学、翻译学、国别区域研究等多个领域,教学与科研实力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英语教育系依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长期面向基础教育系统输送骨干教师,并承担青岛市、云南省等地英语骨干教师研修任务,多名教师兼任省级教研专家。
(2)国际认证项目教师:高标准遴选与权威资质加持
歌德语言中心严格遵循德国歌德学院教师选拔体系,现有德籍主管 1 人、中方主管 1 人及 6 名专职教师;全部教师硕士毕业于中外知名高校,3 人获“绿色文凭”,1 人被授予歌德学院(中国)“德语教学专家”称号,全部拥有考试考官资格,能够实现教学‑测评无缝衔接。
雅思考培中心由牛津大学博士和北大、北外等名校毕业的中外教师联合授课,采取 6‑8 人精品小班,确保策略指导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3)多元高质量外聘师资:实践导向、多学科协同
“多语思政大课堂”与大学生社团共建师生联合团队,组织英语辩论、演讲、记忆力训练等活动,将高校研究成果直通中小学课堂,为区域基础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与师训支持。
教师研修领域汇聚青岛大学教育学、文学与新闻传播、数学与统计等学院专家,构建跨学科讲师库,仅云南安宁教师高级研修班就集结了 9 位正高级及教授级专家,为 79 名骨干教师提供通识与教学法培训。
(五)成果展示
(1)助力地方产业迈向国际化
a. 歌德语言中心、韩语及商务英语定制课程,为制造业、跨境电商、港航物流等重点企业培养懂行业、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b. 培养输出 5 500 + 培训学员、4 000 + 德语等级证书持有者,为鲁德经贸合作与韩资企业在青岛的业务拓展提供语言支撑。
(2)服务城市文化出海与国际传播
a. 依托多语教师与学生团队,为政府及文旅单位提供展览解说、本地故事视频脚本、多语导览等整体方案。
b. 打造“译象青岛--城市文旅推广项目”特色品牌,向世界输出青岛文化符号,展示青岛国际形象。
(3)强化基础教育多语素养与思政融合
a. 面向中小学教师开设骨干教师研修、教材二次开发与课堂设计培训,推动语言教学与立德树人深度结合。
b. 组织双语辩论、演讲、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为中小学生搭建多语实践与价值引领并重的平台。
(4)服务终身学习与社会生态
a. 打通“高校—社区—企业”学习通道,推出晚间与周末班、线上微课和行业速成营,满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需求。
b. 通过校企联合实训、公益翻译与志愿口译等项目,让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社区服务与社会公益,形成良性循环。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邮箱 |
布占廷,分管副院长 |
|
harrybu@163.com |
王伟,党政办主任 |
0532-85952937 |
wyxy@qdu.edu.cn |
王斐,院长助理 |
|
feiwang@qdu.edu.cn |